万一方 | 她的身上有很多的“第一”,从小在厦门双十中学这样的重点中学念书,2010年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女装系本科毕业设计获得第一名,马上就受Louise Wilson邀请全额奖学金就读圣马丁硕士学位。2012年5月,在伦敦设立同名独立设计师品牌YIFANG WAN,2014年3月,回到厦门成立万一方设计工作室。回到厦门这短短一年多,她的生活轨迹有不少变化,工作室坐落在她一开始就锁定的湖里区,在华美卷烟厂改造的老厂房里;回国后,工作室开始尝试与不同的品牌合作,与玉石公司合作首饰,与家装品牌合作设计产品,也参与主理一个日常服装品牌ICE-WHARF。

万一方,活在将来
作者:新视线
她做的衣服,常强调不被束缚的自由,陈述独立的个体如何清晰自己的选择而不被衣物困住,正如她的衣服也不会被潮流的具象形态所限制。她说自己的每一季衣服,都是针对未来的自己、未来穿着万一方的女性的更好期许。就像她在微博上说的:“大家都说要享受当下,我却更愿意活在将来。”
“Plan your work then work your plan”,大学时代的万一方在记事本上用自己有棱角的字体写着这么一句话自我激励。这个个子小小的闽南女生说话大部分简单,这种简单并不来自于不善表达,而是因为她有清晰的思维,让所有的表达都不累赘,也不耽溺于现在。“没有诶,其实……”她常会用这样的句子,语气软软却不容质疑地陈述自己,并将谈话带入一个开放的将来时。跟她做的衣服很像。

▲YIFANG WAN 2015春夏服装系列,灵感来源于1950年代的女性运动制服。正如一方所说:“我们在收集设计资料的时候发现,当时vintage的运动制服里并没有任何高科技的织物或者功能性面料,完全是由日常的梭织材料构成的。她们会穿衬衫、小西装领上装和长款百褶裙,搭配平底尖头皮鞋,偶尔再绑个头巾……这样规整的剪裁、保守的穿着方式看起来非常有意味”。

见到一方的大部分时间她穿得随意,厦门这座没有时装可言的城市里,日常往往T-shirt短裤球鞋也就过去了,只是细节里仍有设计师的挑剔。采访约在一方新装修完成不久的工作室,她穿一件印着金闪闪的“發”字的白T-shirt,是ICE-WHARF新推出的系列中的一件。她为这种充满了时代印记与人的感情的文化符号而着迷,上一次在她工作室见到她请了一个有LED灯的财神爷摆在架子上方,她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地直说“很酷”,通上电给我们欣赏财神爷的发光技能和浑厚的嗓音。
她也爱闽南文化,爱逛菜市场,喜欢江湖义气,前阵子加班,她迷上并重温了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还跟她新婚的先生蒋晟、设计师刘旻到东坪山上拜了一位师傅学习八极拳。 
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时代与潮流的话题,但其实一方更关注的是一个完整的人格如何一步步成为自己。

▲WAN YI FANG for ENJADA 玉币系列

Q&A with 万一方 
Q1/你喜欢厦门吗?
我比较喜欢以前厦门的市井文化,喜欢厦门老市区那种感觉,你可以什么都 不管,穿一双拖鞋到处乱逛。小时候我就住在老厦门的区域里,小时候在厦 门大学的教工宿舍,邻居、爸妈的同事都会互相串门吃饭,小朋友们玩在一 起,特别有人情味。念大学以后,这七八年每次回厦门都待得非常短,上一 个夏天是我这几年来待得最久的一次,那次我才发现有很多路我都不认识 了,很多以前喜欢去的地方也消失了,到处都是商场、连锁餐饮,厦门跟别 的城市变成是一样了。
Q2/现在这所有事情是你想做的吗?
我没有考虑现在这个事情是不是我想做的,而是抱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觉得这是作为一个设计师必须去做的事情,就好像要考高中,就一定要读所有的科目。现在工作室算是慢慢步入正轨,我也会有更多富余的时间。
Q3/你做衣服时候更多强调的是你个人的感受与印记,在个人和潮流之间有什 么样的冲突吗?
肯定会有冲突,我们希望能够赶在潮流的前端。我们在做的东西是我们认为将来应该要有的观念和产品,就好像我们觉得将来的人要穿得更轻便、更少、更便捷……这是我们觉得的。但至于是不是大众文化觉得的,那不一样。
Q4做衣服对你来说是比较任性的事情吗?
做衣服会相对任性一点。其实做很多事情都比较任性,只是做衣服的时候是我们想要它成为什么样,而不是别人期待我们是什么样。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为想象中的女生在做设计。有时候我们会为了吃15块钱的面线糊,打了将近50元的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知道,我们很难成为称职的商人。

▲万一方在厦门的工作室位于华美空间文创园,这里原是华美卷烟厂,2014年开始改造并吸引创意人士和企业入驻其中,一方的工作室有700多平方米的空间,包含了制板师傅的工作区域与展示空间

Q4/有什么设计师或品牌对你的审美建立启蒙吗?
我对服装的认知变换了非常多次。我一直觉得服装是要让穿的人感受更好,觉得我今天更酷、更美、更有自信,这个认知永远都不会变,但对形态的认知有所变化。在还没有去伦敦学习的时候,我一直都觉得衣服肯定是要舒服。
因为之前在服装公司里实习,公司从原材料到成衣都会做很多检测,流程非常多,每一道流程都会有一道质检,就会让人觉得质量和实穿性非常重要。但到了学校以后会发现创意非常重要,老师们会让你觉得fashion本来就不舒服啊,那时期会觉得Idea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有想法,可以用任何东西承载,服装只是其中一项。 
到现在我们的衣服需要真正被人穿的时候,又会在创意和实穿找到平衡。很多东西是要去体会的,人不是一直处于创意的热血状态中——不管是创造者还是穿着者我觉得都不是,要怎么让衣服真正地陪伴某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带给他好的状态?还是需要衣服能够扮演最基本的角色:可以放在衣橱里也可以被穿到街上去。
Q5你的衣服比较没有性别的界限,跟你欣赏的人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其实我现在的衣服越来越偏女性了。这跟我的生活环境很有关系。我本身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现在回头看每个系列都会知道那个阶段发生了什么。比如有一季在伦敦做了一个春夏系列,做很多层叠的设计,又有一季我们回到厦门过夏天,那时候发现夏天太热了,做那么多层的东西根本没有人要穿,也就自然把东西做薄,做短。又比如在伦敦,会做一些更强烈、更酷的东西,最近做的东西更温和、收敛,也是因为在厦门的生活状态更放松的缘故。
Q6/你之前说过自己很享受做独立设计师的状态,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就是可以比较少地去考虑商业的部分,一心一意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Q7/最近在看什么书?
我最近很少看书,都在听有声读物,听蒋勋的。有一段说在唐朝衣服颜色的使用是有很多规矩的,这些规矩会出现都是有原因的,这非常有趣。我感兴趣的是人、人的痕迹,每一个时代、每一种东西都会呈现出来。以前会觉得中国七八十年代的房子真是丑爆了,现在会觉得很美,那个时代的人的审美就是这样子的,而且它们有很多功能性、成本、工艺上的考量,这就好像我们做设计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当你了解一个人,了解背后的故事,你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欣赏之情,以前有很多眼里觉得是丑的东西,现在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欣赏。
万一方,她喜欢的

▇异形魔方

▇LED发光财神爷

▇古玩市场淘来的炭火熨斗

▇万一方设计的白瓷旺来(菠萝)

▇鲁班锁,到手后还没打开过

▇自制finger cross的祈福小摆件

本文授权转载自 新视线 | 中国首要的创意型生活方式杂志(微信公众号ID:outlookmagazine)
采访/撰文_许亦舒 摄影_许晓东 设计_Annsey Zhao
原文刊登于《新视线》 2016年11月刊 | *此为节选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