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良仓
中银舱体大厦
Nakagin Capsule Tower
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
▲ 黑川纪章认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久的”及“改变的需要”的接受力。
位于东京银座的中银舱体大厦(Nakagin Capsule Tower )是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Kisho Kurokawa)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首个舱体建筑。自1972年建成以来,每年都有无数的建筑爱好者前去朝拜,连大名鼎鼎的《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也曾在游览东京时专门前去朝圣......
▲ 中银舱体大楼在谷歌地图上的位置
2006年该大厦的管理大会宣布要拆毁这栋大楼的消息,日本建筑协会则提出反对拆除这座现代主义建筑遗产。至今,这座大楼一直在拆除和保留修复之间摇摆不定。据悉,今年年底该大楼的管理委员会将对中银舱体大厦的去留做最终决定。

现实中的理想
未来的乌托邦
▲ 每个舱体的临街立面上都安有一个树脂玻璃舷窗,因为这点该大楼也被戏称为“堆叠的洗衣机”。
▲ 住在里面的人如果需要搬家,不必再苦寻合适的房子,只需把舱体单元格从大楼上卸除下来运送到新大楼安上即可。如果觉得1个太憋就,也可以卸下来将2个合并到一起再把它安回去。
黑川纪章想象中的未来城市,社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人们居无定所。于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于东京的他设计了这栋“移动者之家”,他希望用这座建筑来回应“都市游牧民”这种人群的出现。黑川纪章这一乌托邦愿景在其一生中只实现了一次,中银舱体大厦是一栋由144个平均体积不到20立方米的舱体构成的公寓大厦。
▲ 这栋楼也是早期预制建筑的先驱,舱体是在距离东京约250英里的工厂制成后被运到现场,再将其连接到两个中央混凝土钢塔,整个建筑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
其实黑川纪章最初的设想是为了给那些家在郊外但工作地点在市中心的上班族设计分租型公寓,而不是永久建筑。所以结构和舱体在设计时就被赋予了不同的使用年限,主体结构60年,舱体结构则相对更短,仅有25-35年,随后便需要被更新替换。
▲ 中银舱体大楼舱体室内示意图
每个舱体宽2.3米、长3.8米、高2.1米,与运输集装箱的尺寸和结构一样,临街的外立面都装有一个树枝玻璃舷窗,内部以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方式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装配了当时最先进的生活设备,其中包含一个塑料集成的整体浴室,以及在工厂预先安装好的睡床、橱柜、彩电、挂钟、厨灶、冰箱和空调。
▲ 黑川表示舱体需要更换并不是因为力学或者材料方面的考虑,而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和其社会关系的变化进行定期更换的。
在中银舱体大楼建成的那一年,《日本建筑师》杂志用了整本10月刊来介绍这个作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投入使用的舱体建筑,这座大楼为建筑界带来了一系列革新概念,如胶囊旅馆和预制整体浴室等,由此标志着生活空间最小化概念的诞生。
然而,是什么影响了黑川纪章设计了这样一栋类似生物细胞一样可交替更新的大楼?
▲ 新陈代谢运动的主要成员
1960年,围绕日本战后经济、人口的增长、住房需求剧增、城市结构混乱、土地紧缺以及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一群年轻建筑设计师在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发表了《新陈代谢1960:新都市主义的提案》,提出城市建筑应该像生物细胞新陈代谢更新一样,是一种有机演化的过程。这群建筑师后来被称为新陈代谢派,其中包括丹下建三、川添登、菊竹清训、大高正人、 桢文彦以及中银舱体大厦的设计者黑川纪章。
▲ 丹下健三站在1960年东京湾规划演示展板前向全日本展现未来东京的城市规划。
▲ 新陈代谢派提倡极具未来感的城市构想
他们以一系列实验性建筑实践提出向海洋或天空迁移的具有未来主义倾向的乌托邦城市构想。其中最著名的是丹下健三的东京湾1960,该项目首次亮相于日本国家电视台NHK的新年特别节目中,是一个区别于单一建筑项目的东京未来规划,丹下健三把海洋视作一种新的地形,试图通过围海造田来拓展未来的东京。

理想中的现实
乌托邦的衰落
▲ 1951-199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示意图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新陈代谢的发展绝对离不开历史上堪称“日本奇迹”的60年代,二战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 1970大阪世博会俯拍图,完完全全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未来世界。
就在日本经济的鼎盛时期,1970大阪世博会也将新陈代谢的城市乌托邦主义推向高潮。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新陈代谢实现了在建筑和城市设计上的前卫理念。自动步行道、舱体、建筑泛光照明,这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大阪世博会汇聚,这批年轻建筑师也实现了构建一个纯粹的未来主义世界。
▲ 黑川纪章,塔卡拉美容院,1970年大阪世博会
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6个月后世博会展馆拆除宣告了新城代谢派的破灭,其中原因很复杂,一方面是因为后浪推前浪,后现代主义兴起使新陈代谢不再占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新陈代谢作为一个城市规划过于乌托邦,实际操作起来对日本随后的影响也有待考量,从根本上说,作为岛国的日本其实也不需要如此宏大的城市规划,新陈代谢终究戛然而止。
▲ 中银舱体大楼内外部设施严重老化,有些舱体直接被废弃掉了
▲ 计划替代中银舱体大楼的新设计,一栋14层高的新大楼的楼面面积会比中银舱体大楼多出60%
作为新陈代谢硕果仅存的建筑之一,中银舱体大楼也在2006年难逃被宣告拆毁重建的命运。由于年久失修,内部设施严重老化,有的房间甚至因漏雨而导致墙壁脱落,再加上银座是东京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如果改造成一座使用面积更大的现代化公寓,其经济价值会高于现在的中银舱体大楼。于是有些业主提议拆毁中银大厦,并将其改造成更为实用的现代公寓。
▲ DOCOMOMO的全称是“The Document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buidings,sites and neighborhoods of the Modern Movement”,是承认近代主义建筑的历史价值并对它加以保护的唯一国际组织,它提醒人们宣传保存近代建筑和资料的意义,不要随便拆除那些具有重要价值的近代建筑,因为它是二十世纪的建筑遗产。
▲ 1998年黑川纪章提出大楼的修建计划,他提议保留大楼的主体结构,把全部舱体进行更换,但是每个舱体的改造费用是641万日元(人民币32万),相当于在日本买一辆小汽车的价格。
但这其中当然也有反对的声音,同年中银舱体大厦被DoCoMoMo列为建筑遗产之一,但当时并没有敲定任何保护措施。其实早在1998年,黑川纪章提过中银舱体大楼的修复方案:在保持核心筒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对旧有舱体进行更换。此外黑川纪章还发起了一场保卫中银舱体大楼的运动,该运动得到了世界各地建筑师的支持。
2007年黑川纪章逝世,保护舱体大楼的斗争失去了主力,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中银舱体大楼无论是修复还是拆毁重建都被搁置。其实中银舱体大楼并不是唯一难逃新陈代谢宿命的作品,同样由黑川纪章设计的大阪索尼大厦于2006年被拆除,菊竹清训的东京索菲特酒店也于2007年被一座更大的现代公寓取代。
其实这些被拆除的大楼都面临一个共同的现实:日本高速飞涨的土地价格,以及土地拥有者希望能将土地效益最大化的野心。

良品推荐: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