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peg


从“威尼斯商人”,到“威尼斯商城”


作者:良仓





 Venice


掐指一算,一大波人正在涌入威尼斯。5月13日开始的以“艺术万岁”为主题的威尼斯双年展,两年一度的重量级艺术展,想必又将如往常一般,为这座以浪漫著称、以文化生根的“水城”、“鬼城”、世界最早的“商业之城” 迎来好几十万的游人。“艺术万岁”,那么威尼斯呢?





0-6.jpeg

水城,人满为患


0.gif

0-1.jpeg

▲ OMA建筑事务所改造威尼斯德国商馆Fondaco dei Tedeschi时,对于威尼斯年度游客量的调研数据


“再没有与它相似或相同的城市,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威尼斯”,英国诗人布朗宁1851年的一句夸赞,无需任何细节,便足以解释水城的过于迷人,也可以解释近年来威尼斯每年将近3千万的日常游客量。而两年一度的威尼斯双年展,艺术与建筑间隔的二重唱,一年一度的传统威尼斯面具节,三个大事件每年又额外为这座城市轻轻松松吸引来近900,000人次的参与。当法国、德国、比利时等别的周边国家被笼上恐袭阴影,远离政变、革命和暴乱的意大利,游人量的上涨速度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640.jpeg


威尼斯,这个童话般的真实世界,这个一年四季都妩媚迷人的梦境。比例完美到妙不可言的圣马可广场,世界最美客厅;幽深小巷中隐藏着的古老咖啡馆和手工玻璃店;街角橱窗里尖下巴的面具带着金属质感的微笑;转过街角就是千古一叹的那座桥,一声悠长的叹息,穿过千年的岁月。过于迷人,随之而来的便是满水满城,哪里都是人。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却是无论如何都找不见你。


640-1.jpeg

640-2.jpeg


水城最为独特的当属串联在各岛之间的100多条运河,运河上边的400多座拱桥,以及威尼斯小巧精致的水上交通工具——贡多拉。2013年,13艘平均长度20公尺的邮轮船队游行经过朱蝶卡运河,意大利知名的艺人切伦塔诺买下阅读量最高的《晚邮报》版面刊登广告抗议,他说:“这13艘邮轮的威尼斯运河游行,像是在为举世闻名的美景举行丧礼。”


0-2.jpeg

▲ 经过威尼斯的邮轮如同外星生物,和建筑的尺度比起来,有点过于目中无人


201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威尼斯探查了一个星期,用一份78页的报告指出,经过圣马可广场前泻湖的邮轮为水城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造成污染之外,掀起的浪潮更让威尼斯的侵蚀问题加速恶化。过数的游客让威尼斯脆弱不堪,居民很难在此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威尼斯市政府在2017年2月前提出紧急应对的措施,否则,威尼斯可能会被列入世界遗产的黑名单,甚至惨遭除名的下场。红颜,薄命。





0-6.jpeg

鬼城,魂断城空


640-3.jpeg


人满为患的威尼斯,当“候鸟”归巢,留下来的便是时常上榜的“Ghost Town”。卡尔维诺的马可波罗之城,托马斯·曼 “断魂” 的威尼斯,莎士比亚戏剧里精明义气的威尼斯商人,都已经成为了过于浪漫的传言,这里早已不再被“钟情”。这里只是在追着时间和季节,“贩卖”着一个过往碎片拼接而成的残缺复制品。


640-4.jpeg

VENICE IS NOT A HOTEL

( ? )


遍布水城的旅馆、B&B,如同裂变中的癌细胞,可以说是威尼斯 “鬼城”化的因与果。威尼斯一个名为40xVenezia,由一群60年代、70年代威尼斯本地人组成的活动组织曾经策划过一场挺有名活动,VENEZIA NON É UN ALBERGO(VENICE IS NOT A HOTEL)是从那以后留下的的一句座右铭。留意一下上边这张威尼斯旅馆的分布地图,“威尼斯不是一个旅馆” ?真的吗?这座四个房子中必有一个是为游客准备的城市,根本就已经沦为了一个不断扩散中的旅馆。


640-5.jpeg


兴盛的旅游业推高了生活成本,一张水上巴士的一日票2008年还是12欧元,2009年就成了15欧元,现在已经到了20多欧。与此同时,其他居住费用,如垃圾收集费等都在不断上升,而各种日常生活必需的商铺和服务机构却纷纷被比萨店和专门接待游客的餐馆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富人才能负担得起在威尼斯生活。


0-1.gif

▲ 《If Venice Dies》如果威尼斯死了,这本书的作者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旅游业如何将威尼斯转型成了一个如同Theme Park游乐场一般的存在。如果威尼斯死了,那么很多历史小城也终将跟随


人口大幅减少,威尼斯临近“死亡”。2009年11月14日中午12点半,当地居民替自己“垂死”中的城市安排了一场“葬礼”。由三艘贡多拉组成的“送葬船队”,运载着象征威尼斯已死的粉色棺材,沿着威尼斯大运河缓缓前行。一名男子身披黑色斗篷,用威尼斯当地方言朗诵诗歌,表达对威尼斯人生活现状的惋惜。在抵达著名的雷亚尔托桥后,众人把棺材抬到了市政厅面。随后,抬柩人打碎棺材,取出一面画有凤凰的旗帜。在意大利,灰烬中复活的凤凰代表“重生”。在雷亚尔托桥边上还竖起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着正逐年下降的威尼斯人口数量。


0-2.gif

▲ 从1950年开始的数据,急剧下降的居民人数和疯狂攀升的游客数


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57年威尼斯常住人口为17.4万人,而现在已经跌至5.4万以下,威尼斯本地人口正在以每年1000多人的速度流失。而城市人口一旦低于6万,就明显陷入了衰退状态。许多威尼斯居民担心,人口如果继续衰退,到2030年威尼斯就会彻底变成一座没有居民的“鬼城”,城内的文化传统和手工艺也会随之消失,威尼斯终将失去她的灵魂。


640-6.jpeg

640-7.jpeg


威尼斯的独特在于她并不算传统意大利,距大陆两里之遥,中间水道错综复杂,一个统治的真空地带,一千多年都以城邦形式的“威尼斯共和国”独立存在。直至十九世纪,才归属于现代意大利。所以威尼斯的文化、艺术风格与意大利别处不同。这里的建筑小而精致,擅用开放式的阳台和庭院,融合了伊斯兰、拜占庭等多种东方元素;这里盛产彩色玻璃和蕾丝,从中衍生的Venetian Art也以色彩绚丽明亮为主。





0-6.jpeg

威尼斯,商业之城


640-8.jpeg


“水城”亦“鬼城”的威尼斯,可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帝国。诗人拜伦曾说,“凡是涉及威尼斯就是不平凡,她的容貌像一个梦,她的历史就是一部传奇”。威尼斯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更是一个商业共和国的奇迹。 在14、15世纪的鼎盛时期,威尼斯是西方世界的商业中心,地位相当于今天纽约、伦敦、东京加起来的总和,威尼斯的货币杜卡特就像今天的美元,是那时西方世界最通行的货币。


历史学家经常用一串数字来说明当时威尼斯的强盛:15世纪初,威尼斯及其市辖区的财政收入约为75万杜卡特,与西班牙、英格兰不相上下,远远超过米兰、佛罗伦萨等其他意大利城市。如果加上海外领地的收入,威尼斯财政总收入可达到161.5万杜卡特。当时的法国财政收入也不过100万杜卡特光景,而法国人口是威尼斯的10倍。


640-9.jpeg


尽管许多人乐意将西方海洋工商文明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契约逻辑、城邦公民政治等等都被用以为佐证,但是现代商业文明的直接起点应该是中世纪的威尼斯。在近代工业化之前,世界各国都是农业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但是,在前工业化时代,威尼斯却是一个特例。她没有耕地,“为生存所需的一切全靠贸易取得,甚至饮用水也不例外”。在这个不具备基本生存条件的滩涂之地,居民们从事的是第二、第三产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尤其是商业。居于阿拉伯文明、拜占庭文明和西欧大陆文明的交界点上,绝佳的地理位置让她可以垄断欧洲内陆的食盐和香料贸易、在拜占庭帝国获得贸易特权。当时的威尼斯,纯粹是商人的天下。


640-10.jpeg


城市结合商人


威尼斯商人不是如犹太商人一般的无根流浪人,他们有自己的基地——城市和市集。商人入住城市,城市成为商业的中心,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在威尼斯,人们不知道农奴为何物,城市中汇集的只是航海家、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威尼斯,贵族和平民之间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限,平民可以依靠经商致富,成为贵族。威尼斯人相互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只是富裕商人和贫困商人的区别,当时的威尼斯城是所有威尼斯市民、所有威尼斯人的城市。


640-11.jpeg


商人自治共和


同时,威尼斯人在商业城邦的管理上走的是彻底的商人自治共和之路。以往分散的商业活动被整合成强大的商业力量,以往被视为边缘的商业活动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商业公司和商业活动股份化,整个威尼斯城就像是一个大股份公司,参议院决定威尼斯的一切大事,行会是威尼斯商业管理最重要的机构。当时的威尼斯有多少种商业活动便有多少种行会,“敲钟者和游吟诗人,制蜡烛者和杂货商,修路人和织布工,都有自己的行会”。作为一种自治机构,行会在维持城市秩序,规范商业、手工业和市场等方面居功至伟。而有关的商业惯例、城市宪章和行会契约成为后来城市法、商业法的直接渊源,现代商业文明的种子也由此孕育。





0-6.jpeg

德国商馆,“威尼斯商城”


640-12.jpeg


15世纪的威尼斯商人若是再回到现今的威尼斯,绝对想象不到曾经生动的街头如今已经被兜售劣质贡多拉船夫帽、塑料威尼斯面具的小商贩挤满。这个由自由理念、自由企业和现代金融银行制度转变而成的海上强权,这个现代资本主义的诞生地,这座中世纪的鼎盛之城,难度就没有办法一键还原了吗?既然威尼斯曾经依靠商业成功上位,那么为何不能再一次凭借商业扭转乾坤?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有在尝试。


640-13.jpeg


2009年到2016年,OMA花了7年时间,将德国商馆 (Fondaco dei Tedeschi),这座Benetton贝纳通家族控股公司从威尼斯邮政局手里买下来的威尼斯地标建筑,改造成了威尼斯历史上的第一家购物中心。建于1228年的德国商馆是国际贸易威尼斯时代的象征,曾经是德国商人专营贸易的场所,后来被拿破仑用来做海关仓库,又被墨索里尼改建成邮局,一直是摄影师镜头下雷亚托桥的忠实背景。曾两次被毁,两次重建,最终被定义为一座国家性纪念碑而禁止对其进行不明所以的改造。被禁锢的商业象征,被尘封的商贸盛况,在2016年10月重新改造启动的德国商馆,OMA尝试用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用全新的商业模式,重现水上贸易之都的昔日荣光。


0-3.jpeg


若只是简单的表层意义上的昔日重现,那么对于威尼斯城市的未来并没有意义,仍旧只不过会是一个幻象中的再一层幻象。OMA让建筑开放,让所有民众都可以使用,回归到威尼斯原本的自由精神,任何人,不论是购物还是闲逛,都可以自由进出。因为威尼斯早已没有了一种凝聚力,没有了所谓的“都会生活”,这里的活动几乎仅限于对于过去的“观光”,而没有当代的融入。所以OMA选择通过改造来延续德国商馆固有的生命力、复古魅力、历史色彩以及时代适应性的同时,赋予整幢建筑全新生命,将创新、国际化的当代意识与本土的、威尼斯的精华根源融合,让这里成为威尼斯一个全新的起点。


640-14.jpeg

640-15.jpeg


建筑上,回归德国商馆作为城市公共交流空间的历史角色,OMA将中庭的广场对外开放。19世纪的天花被改造为钢铁玻璃结构,立于中庭之上,成为新的屋顶花园。旁边新增的木质平台,可以俯瞰威尼斯全景。建筑新入口设在圣巴特广场和雷亚托桥上,而原来通往中庭广场的入口则留给当地人作为捷径使用。新的电梯用以疏导建筑内部的人流交通,保留关键的历史要素的同时,重建那些在几个世纪里逐渐消失的部分,比如街廊的墙面壁画,以现代的方式重现。


0-4.jpeg


0-5.jpeg


而在运营上,这当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购物中心。这是一个可以举行多种公共活动的场地,从购物到文化活动、社会聚会以及日常生活。季度化的展览策划,不同领域的创意人士策划不同形式的展览,带出当下的话题与兴趣。虽然由香港环球免税店DFS集团运营的商场很明显是在吸引游人,但是同时也不可置否地在努力吸引着当地居民的合作。和Gucci、Bottega Veneta、Brioni等知名品牌并置的是一些挑选过的当地手工艺品,从Burano的蕾丝、Murano的玻璃到传统的贡多拉船夫鞋、威尼斯手工面具,高品质的旅行纪念品系列。那些唯恐城市被过度私有化的本地人,原本极其反对任何商业公司入驻到城区,如今却也都自愿走出咖啡馆来这里转悠。


640-16.jpeg

640-17.jpeg


一幢古老建筑的转身,能否换回一座古城的绽放?“威尼斯商人”早已谢幕,新的一出“威尼斯商城”能否如建筑本身一般有着超强的时代迁移与适应能力?还是说会如同倾注其中的大都会戏剧色彩一般,终将是一场早已消失殆尽的商贸盛况的魅影虚幻?




app页尾.gif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