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Martin Margiela,氧气般透明却重要


作者:FAKESHION



回忆到1989年那一场在巴黎一个废弃剧院举行的石破天惊的秀时,一位观众说:


Margiela的第一场秀非常的棒,我无法用言语表达,非常狂野,带着强烈的地下文化,第一件衣服出来我就惊艳不已,我身旁的Marina Yee(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她开始流泪,因为她从台上衣服的轮廓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握住她的手,在第三、四套服装过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她会哭。在当下所发生的,完全不同,一切是那么的强烈,极致,当我们走出来时,我们想要立刻就下单。




这就是Maison Martin Margiela在1989年的处女秀,时至今天,我们都很难再找到一场像它那样如此特立独行,且改变了时装圈游戏规则的秀。


这场秀在巴黎一个荒地上进行,秀场没有座位安排,先到先得;当天的电力需要挨家挨户请求当地居民从他们家拉电线才得以维持;甚至在模特走秀中,从附近居民来的小孩随意穿梭在秀场上...


1515556978252582.jpg


它的意义远超于一场时装秀,是一场时装实验。在这里诞生了第一件圆肩西装和第一双Tabi...




现在几乎没有人会怀疑Martin Margiela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在当时有大把评论家对他和他的作品唾之以鼻,媒体评价并不那么正面。“这些东西我们在Comme des Garcons那儿已经看过了,只不过是故弄玄虚的鹦鹉学舌。”


有人可不是这么认为。当中就有一位学生观众看完这场秀之后,激动不已,彻底改变了对时装的想法,还认定了时装就是他之后要走的路。他叫Raf Simons。


▲ RAF SIMONS


其实不止是Raf Simons,对于1990年以来的时尚圈,Martin Margiela就像一团空气,无形地笼罩着。很多人都是知道他的名号是“解构主义大师”,可对于何为“解构主义”,你了解多少呢?


他从不接受任何面谈形式的采访,采访稿以传真形式寄到报社;从第一场秀之后的所有秀就从来没有走出来谢幕。有人甚至怀疑,根本没有Martin Margiela这个人,背后实则是一个集团。


未知的永远是最吸引人的。对Martin Margiela,我们也并不是完全未知,他的衣服会说话,全世界都在聆听。





Margiela的祖母在他小时候把一件磨损的衣服裁成两半,把内里翻到外面重新缝上,变成了一件新衣服。


Margiela很迷这个儿时故事。祖母启蒙了他原始的解构主义,衣服的结构不应该只有一种,因为衣服归根结底就是一块布料,它可以有多重生命,在不同剪裁之下,衣服的多重生命就被打开。



解构主义是手段,是工具,Margiela用它来达到一件衣服玩味的视觉效果,是错觉,也是经得起推敲。


他用犹如作画一般的笔调设计衣服,复杂而流畅的线条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虽然大胆,却浑然天成。


▲ Spring 2001


Margiela对衣服的把握非常老道,他相信把衣服撑起来的不是做工,是结构。柔弱无骨的衣料中自有力量。因此Margiela很多如同艺术品一般的衣服,其实看起来像是一件仅仅通过折叠、缝线再加一点剪裁的完整的布料。




还有这件羽绒服也是,菲姐在机场穿过,当时可是引起微博的一阵热议,当时有人评论说,“像披着一张被子似的”, 你说对了,Margiela的原意也是如此。



而正是因为他这份老道,才撑得起他对利用非常规材料成衣的热爱。



▲ 碎瓷片上衣 & 扑克牌马甲,如今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


1997年贯穿整场秀的棕色无袖上衣,是用假人模特表层的面料制作的,毫无违和感。



真人模特与假人模特在这个时候贯通了时空,人是真切地作为一个物体来剖析,仔细一看这件漂亮的上衣还保留着“stockman”和“semi couture”的字样。Margiela爱这种缺憾美,他喜欢事物处于一个亟待完善的状态。



如此带有实验性与先锋意味,你能说Margiela在做的事是为商业化服务吗?但是让我们更爱他的是,在创造一个“永恒的衣柜”这条路上,Margiela已经比很多设计师走的更远。


90年代中期,时尚圈的改朝换代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些在欧洲的时尚品牌之首,都把下一任创意总监交给了崭露头角的天才设计师们,于是Tom Ford令GUCCI变得火辣而性感;Alexanda McQueen扰乱了Givenchy的诗学;而Hermes把则自己的未来绑在了Margiela这只脱缰野马的脚上。


一个前卫倨傲,一个优雅奢华,也怪不得这个消息传出之后,许多业内人士等着看笑话。


让他们失望的是,Margiela在Hermes收敛了不少,他用最昂贵的材料设计永不过时的款式,高领毛衣、完美剪裁的裤子、挺拔的大衣,数百年来,哪一位成熟的女性不需要这些?因此有女性说,“穿Margiela设计的Hermes,我不需要搭配高跟鞋。”



▲ Margiela in Hermes years


而看似保守的风格实际上是Margiela在无声对抗着这个行业所依赖着的快速消费观。


我们都知道时尚的记忆点是极短的,我们需要不断买新衣服才抓得住像风一样的潮流,Margiela不喜欢。他不仅追求“永恒的衣柜”,还爱再创造,深深地为旧衣服的二次生命着迷。




你认为最纯粹的颜色是哪种颜色?


白色被很多人认为是最纯粹的颜色,这也是Maison Margiela的官方代表色。公司总部全部漆以白色,家具覆盖白色棉布;所有工作人员统一穿着“白大褂”上班,代表在MMM,每个人都是无差别的个体。


▲ 这个概念还被搬到1998年的秀场上,没有模特


MMM早期的衣服标签上没有logo,只是纯白色,四角缝以白线,起初的目的是方便顾客拆卸,而现在,它已经成为MMM的标志之一(试问有谁舍得把它拆下?)




“被认为最纯粹的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被分解出7种不同的颜色。”


白色的Maison Margiela也被分解成主线和10条支线,当中最具收藏价值的「解构」(artisanal)谈到了,还有一条不能忽视的支线,对,MM6。


MM6起初是以日常生活为概念所衍生出来的衣服及配饰,2004年改为MM6女装支线。虽然官方消息是如今John Galliano全盘接手Margiela,但推测MM6似乎有保留旧团队的,甚至有人表示,“MM6还比较有以前Margiela的感觉。”


MM6 Pre-Fall 2018


MM6 2015 Spring,或许是最靠近Margiela且水平最高的一次,它是地下的,实验的,日式的,这些都是Margiela的关键词之三。



MM6作为支线,比主线MMM要实穿得多。而且我们可以看到,MM6在嫁接Margiela具有实验意味的精髓到日常衣着上的努力。主线MMM令我们惊叹,而支线MM6让我们浮在空中的惊叹成为了穿在身上的现实。


 2015年系列的这两件外套,不正是Margiela爱玩的视觉错位吗?



潮流易逝,而风格永存。Margiela解构衣服的热情,在MM6上转化为毫不拖泥带水的线条;Margiela想实现的“永恒的衣柜”,在MM6这里不是Hermes的永不过时,而是始终与大多数人保持距离,是永远走在大众前面的自信。



品牌风格很大程度上与创始人或者创意总监个人的行事风格有着紧密的联系。行事风格无比低调到几乎隐形的Martin Margiela,从不在公共场合露脸,彻头彻尾的“不爱拍照星人”,即使是在Karl Lagefled、Valentino、John Galliano等设计师都参加的世纪大合照,他也没有现身,左下角的空位就是留给他的。



Margiela用这样近乎真空状态的匿名状态,将时装和品牌完全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当我们提到Chanel,总是会想到戴墨镜的Karl Lagefled;提到Dior就会想到高举女权主义大旗的Maria Grazia或者海盗叔John Galliano......


的确,时装品牌很多时候是与一个具体的形象挂钩的,人也好衣服也好。但在Martin Margiela这里,人被缩小,时装被放大。我是谁,并不重要,我只是一个衣服的制造者。你买的不是我身上穿的衣服,而是你自己要穿的衣服。


如今“资本为王”这一原则愈发被看重,消费主义不断升温,社交媒体KOL和千奇百怪的营销手段使得时装不再纯粹。Martin Margiela能在二十年前就做出这么振聋发聩的警世之言,像在暖气房呆了一天,突然被推到寒风凌冽的室外去,顿觉清醒了。


「他是不被看到的,却像氧气,透明却重要;他也像一只杜鹃鸟,栖息在Hermes的大树上,同时却带领我们走出一个新视野。」





20180109_122838_064.gif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