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纪念碑谷”,出自一位患幽闭恐惧症的建筑师


作者:芭莎艺术



当你疑惑是否来到“纪念碑谷”,又或置身于“饥饿游戏”……不用怀疑,这里正是西班牙鬼才建筑师里卡多·波菲尔为你创造的世界。他的建筑总是如同迷宫,诡异而神秘,充满着魔幻气息。



逃离幽闭恐惧症的建筑师

Ricardo Bofill Leví


里卡多·波菲尔出生于巴塞罗那,那里也同样是高迪的故乡,而高迪正是波菲尔最喜爱的建筑大师之一。波菲尔的建筑中包含着一种古典主义语言,又交杂着历史与幻想,人们在其中仿佛能够望见自己的回忆,甚至是人类的过去。


▲ 里卡多·波菲尔(Ricardo Bofill)


波菲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最终促使我成为建筑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的幽闭恐惧症,我必须做点什么来逃离它,而建筑能够生产空间;二则是我想要永生。” 从这句话中,应许能够窥探到波菲尔建筑之灵魂的模样吧。



人称“鬼才”的波菲尔轻易就完成了太多让人望眼欲穿的成就。18岁创作了自己的第一个设计作品;24岁成立“TALLER DE ARQVITECTURA”,那是一个集建筑师、诗人、美术家、音乐家以及数学家于一堂的知识精英集团;45岁时,波菲尔达到世间标准中的“功成名就”。在他超过50年的职业生涯中,已在50多个国家设计过超过1000个项目。



但他同时又是个不折不扣的鬼才。他讨厌成为潮流,拒绝自己的艺术成为某种流派。波菲尔始终坚信着,本土和个人语言的结合才是自我建筑风格的本源。




把你的梦带入现实

Les Espaces d'Abraxas,1982年


假如你看过电影《饥饿游戏3》,一定会对最后影片高潮的部分印象深刻,电脑特效制作的如同复制黏贴一般的建筑传递出无边的神秘和诡异。然而,不知你是否知晓,这些建筑实际上根本就不是电脑编程出来的,而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


▲ 《饥饿游戏3》剧照


这是波菲尔上世纪80年代在巴黎郊区建造的反后现代主义作品Les Espaces d'Abraxas建筑群,他的建筑就像是从人们的梦境中搬出来的一样,被许多人称为“后现代”风格,散发出某种诡异的气质。这些建筑也将《饥饿游戏3》中的电影情节烘托到前所未有的极致感官,根植在观众内心的深处。




现实版“纪念碑谷”

“红墙”,1973年


除了《饥饿游戏》,还有一款众人熟知的网红游戏与波菲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那就是“纪念碑谷”,波菲尔早期的作品“红墙”简直就是现实中的纪念碑谷的原型。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现实版的纪念碑谷早在1973年就建成了,原名La Muralla Roja,“红墙”二字是直译得来的。



他在整栋建筑的形态中设置了多重隐喻。其中,建筑平面映射的是古典的希腊十字,外部坚实的形体与穿插于内天井的楼梯、平台、连桥的空间体验,参照了通常都建在地中海边岩石峭壁上的北非要塞,加之不停变幻的自然光线的配合,使一栋日常居住建筑,生出能与山海对话的能量,继而成为波菲意欲呈现的梦幻家园。



也正是因为“纪念碑谷”的超高人气,让波菲尔在今天再一次成了一位网红建筑大师。由于他设计的建筑实在是颜值太高,所以近几年来,他的作品一直是国际各大建筑杂志最爱刊登的图片。



如何形容La Muralla Roja的美呢?可能你永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汇。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角度都面面俱到,让人不禁去赞叹波菲尔的才华。而且,这里简直就是拍照圣地,绝对的360°无死角,随便你闭着眼睛按快门都能够得到一张绝美的构图。所以,每年世界各地的许多人们会慕名前来。



但是,La Muralla Roja实际上并不是公共建筑,而是一处私人住宅,唯有入住其中的酒店才能进去欣赏。假如你有计划前去,一定准备好银子,传说La Muralla Roja是三晚起订的。但是若是能亲自感受这座现实版的“纪念碑谷”,也一定会终生难忘的。



波菲尔的创造力究竟来自于何处呢?这个不得而知,但他曾在演讲中对年轻人这样说:“别总是看杂志,去看看你们自己在想什么,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1520837585823423.jpg


在波菲尔的少年时期,就经常在西班牙境内旅行,他在西班牙本土特色建筑中汲取了许多营养。此外,他还被许多乌托邦思想影响,所以早期的作品多处在乌托邦与现实的边缘之上。那么,波菲尔的乌托邦究竟有多美妙呢?



住在水泥厂的建筑师

RBTA工作室,1973年



能凭空建造一座建筑固然厉害,而这位鬼才建筑师还尤其擅长于让废旧的老建筑再次涅槃重生。他在这方面有许多让世人称奇的作品,La fabrica无疑是其中之一。这里曾是一座占地3100平方米的水泥厂,波菲尔将它亲手从工业废墟打造成为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家。



这座水泥厂最初建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曾一度是西班牙规模最大的水泥厂之一。1973年,波菲发现这里后,决定对这个前工业园区进行改造,从各个方面把它扩展改造成为了迷人的古堡,为它思考并量身设计了许多新的居住功能,最终呈现的完全是颠覆原先工厂的神作。



整个建筑都被茂密的绿植包围,桉树、棕榈植物、橄榄树和柏树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变为了零。从保留与强调其中的野蛮主义,到重构超现实主义与工业感的多重空间,La fabrica摇身成为集起居、工作、花园等等为一体的综合空间,令人向往。




垂直向上的迷宫,“我可能是疯了”

瓦尔登7号,1970年


此外,那个始终与波菲尔早期建筑脱不了干系的词汇——“乌托邦”,在他的另一个作品“瓦尔登七号”中,更是被充分演绎着,人们能从中感受到属于波菲尔的那份建筑理想。


▲ 瓦尔登七号,巴塞罗那,西班牙


瓦尔登七号包括446间公寓,“Walden”一词来自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著名科幻小说《Walden Two》(瓦尔登第二),小说中正是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社区。关于这件作品,波菲尔曾这样回忆道:“在那个时期的西班牙建造这样的项目,我可能是疯了!”


这些公寓分布在18座异形高塔之中,屋顶设有天台花园和游泳池。高塔们彼此相连,如同一片人造的混凝土森林,一座垂直向上的迷宫。



整个项目是一个内部构成完善的半自我管理系统,房间之间由“街道”相连,每条“街道”以20世纪的著名人物如卓别林、马克思或者卡夫卡等人命名。每一层都包括了大量的平台和花园等公共空间。



波菲尔在建筑的外部运用一种纪念性建筑的语言,凸显出崇高与威严的气氛。内部又以蓝绿色为主,安然而幽静,在内外空间中形成一种反差。许多建筑评论家认为,瓦尔登7号运用了最严格的结构体系,使建筑得以灵活地变化。



它的外部高达60米,看上去像一个密闭而坚实的城堡;内部有着许多的半圆形阳台,对应着这片土地过往岁月中随处可见的烟囱,这里原先也是一座工厂的遗址,这些设计不断唤起人们对从前的回忆。



这位鬼才建筑师的作品虽然令人们叹为观止,而他在谈及早期作品时却总会用“失败”来形容。或许,生活不是如何迎接成功,而是怎样面对失败。




20180309_175338_048.gif

全球精品

Global Selections

正品保证

Authenticity Guaranteed

全场包邮

Free Delivery

客服邮箱

kefu@iliangcang.com